1,2,4-三氯苯廠家了解到聚苯硫醚(PPS)Z早由美國菲利浦斯石油公司實現工業化生產。隨著20世紀80年代,日本、德國等多家公司的聚苯硫醚生產線的投產,使聚苯硫醚進入了一個全面發展的階段。聚苯硫醚在1973年由美國Phillips石油公司首先實現工業化,并以商品名“Ryton”投放市場,得到廣大用戶的青睞。
在專利保護失效后,德國、日本相繼有多家公司建有聚苯硫醚裝置。目前世界聚苯硫醚主要生產廠家有美國Phillips石油公司、Fortron公司、德國拜耳公司、日本東麗-菲利浦公司、吳羽化學工業公司、東曹-保士谷公司、大日本油墨化學公司、東燃石油化學工業公司等等。
聚苯硫醚合成路線主要有三條,硫化鈉法、硫磺溶液法、氧化聚合法,但是工業化合成采用Z多的技術是硫化鈉法。
下面氯化苯生產廠家為大家介紹生產以及研究聚苯硫醚的主要方法:
硫化鈉法又名Phillips法,是生產聚苯硫醚的Z早方法,由美國Phillips石油公司于1967年開發成功,1973年實現工業化生產。 對1,2,4-三氯苯和無水硫化鈉在極性溶劑中通過縮合反應制得聚苯硫醚。
常用的極性有機溶劑主要有N-甲基吡咯烷酮(NMP)、吡啶、N,N-二甲基甲酰胺(DMF)、N,N-二甲基乙酰胺、N-甲基己內酰胺、六甲基磷酰三胺(HMPA)等,在工業生產上,一般采用NMP、HMPA和N-甲基己內酰胺。